绪论
阅读信息
约 839 个字 2 分钟 本页总访问量:加载中... 次
作为知识的人类学:“他者”的历史和文化。
作为学科的人类学的出现:地理大发现后新的民族,描绘这些民族的一般性术语出现,构成新的学科领域“人类学”
知识学科化和专业化,创立了生产知识、培养知识创造者的永久性制度机构。现实被分成不同的知识群,因此系统化要求掌握专门的知识,多元学科创立。
学科标志:
- 田野调查与民族志,作为一种“非理性”力量的“田野直觉”
- 文化、他者与自我——田野中的语言学习、调查周期、参与观察
- “生活方式”即文化,底层立场
- “反观自我的镜子”,研究他者是为了反观自我
文化是共享的:柏威夏寺之争,文化遗产是不能共享的(?)
文化是习得的:濡化是代际传承,涵化是不同文化接触
文化是象征的:人类行为源于对象征符号的运用,“风语者”
文化是整合的:共享的核心价值形塑“文化模式”
风语者
风语者 (Windtalkers) 最著名的是指 二战期间的“纳瓦霍密码通信员”。
- 美国招募了纳瓦霍族(Navajo)的原住民士兵,用他们的语言来加密军事通讯。
- 纳瓦霍语非常复杂,外人几乎无法理解,当时没有文字系统,相当于“天然的密码”。
- 他们在太平洋战场(如硫磺岛战役)中发挥了巨大作用,保证了美军通讯安全。
- 2002年有一部电影就叫 《Windtalkers》(中文译名《风语者》),讲的就是这段历史。
比较观:共时性比较和历史性比较
整体观:把人类的体质和行为等所有方面联系起来
文化相对观:不能用普遍、共同、绝对的标准衡量一种文化的价值
主位(我们)、客位(你们),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
讨论课1
“好吃 文化与食物之谜”
- 活着的情感价值 > 作为食物的价值:陪伴
- 作为食物的价值 > 活着的情感价值:食物
量化的分析体系
北极哈雷人,狗作为拉雪橇的运载工具:工具性也能缔结情感
语言是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
You are what you eat.
宠物的价值从物质功能转向精神功能
(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)
食物适应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
杭州为什么被称为“美食荒漠”?
1. 旅游城市,预制菜
2. 食物的地域性
3. 不同阶层的认知差异
4. 城市标签
“文明的中国方案”
不同地区玉琮的流传
柏威夏寺之争
柏威夏寺之争 = 泰国和柬埔寨之间的 领土争端。
👉 简单说,就是:寺庙归柬埔寨,但边界划分长期引发泰柬摩擦。